919起名网 > 节日百科 >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几

时间: 梓炫 节日百科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几,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几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几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的腊最早是一种

腊八节的腊最早是一种祭礼。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腊祭是腊日的主要节俗。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腊祭”的日子最初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

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含义,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八节真正纪念的是谁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演变

腊八节,最早源于先秦时期腊月里,祭祀祖先神灵的“腊祭”。据《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那时,腊祭的日子是在

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称之为“腊日”。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这天,寺院里要诵经,要煮粥敬佛,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还要将“佛粥”施于民众,以沾佛泽,以祈佛祖福佑。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兴盛,两个节日逐渐融合在了一起。从南北朝开始,祭祀祖先神灵的“腊日”固定在了腊月初八。从此两节合一,变得更加隆重热闹。

到了宋朝时期,腊八节煮粥喝粥已成民间风俗,不再仅仅局限于寺院,上至宫廷官府,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户户这天都要煮粥,彼此之间还要相互赠送,寓意吉祥如意,福泽安康。

大诗人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曰:“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而在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等这天也要向文武百官、侍从宫女等赐粥,并给各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此习俗到明清时期更盛。

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寺院依然保留着腊八节施粥的传统习俗。因为是腊八节煮的粥,所以民间谓之“腊八粥”。腊八粥是以赤豆为主,意在将粥染成吉祥的红色,

相传源于“赤豆能打鬼”的传说。再加以五谷杂粮,五味杂陈,所以腊八粥又叫“五味粥”。随着腊八节的兴盛,腊八粥的食材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除了加各种米、坚果、红糖之外,比较讲究的人家还会配以各类果脯,十几二十种食材加在一起,熬成一大锅象征丰收富足的腊八粥。

腊八节文案

1、第一缕年味,来自时光温暖的一碗粥

2、粥汇八宝香,家有百味甜

3、那被岁月冲淡了的忧愁,今夜酿成了最暖的粥。

4、腊八粥香,一粒一粟祈华年

5、生活的百感五味,今天与你一同细味。

6、山湖作料,时光温煮,溢出家的味道

7、南甜北咸,不论是哪一碗,腊八粥年味不变

8、好粥需要慢煮,成长需要积累

9、温粥听雪盼过年

10、将冬的寒冷,熬成生活的清甜

37601